<斯圖雅特王朝與民主革命 最終章: 橘色威廉與光榮革命,領先世界的民主開端 >
上回說到了查爾斯二世在1685年駕崩,他的一生歷經了流亡,復僻,倫敦大火,大傳染病,還把克倫威爾屍體的頭砍下來插在教堂上。
但相較於獨裁的克倫威爾,他充滿了人格魅力,且對於宗教以及國會相對的寬容,儘管為人荒淫不羈,歷史以及人民對他的評價多少是正面的。
查爾斯二世留下了大概十五個私生子,但和他的王妃卻生不出來,所以王位到了他的弟弟詹姆士的身上,就是斯圖亞特王朝的第四個君主詹姆士二世 (幫大家整理一下吧,目前的王朝君主是:都鐸伊莉莎白-斯圖亞特詹姆士一世-查爾斯一世-英格蘭共和國-查爾斯二世-詹姆士二世)
1685年,詹姆士二世承襲英國王位,這時,一個煩人的老問題又浮上的台面。
是的,你猜到了,就是英國國教以及天主教的爭執。
當年查爾斯一世被斷頭,這兩個皇子倉惶逃到法國去的時候,兩個人不過才二十出頭。
當時的法國,正由三十年戰爭中脫穎而出,取代西班牙成為歐陸上的霸主。法王路易十四是人類史上在位最長的君主,統治長達七十年,集軍事才能,政治才能,藝術天份以及個人魅力於一身,和當時的清聖祖康熙堪稱帝王時代最傑出的兩個統治者。
而當時的法國是個天主教國家。
受到路易十四的感染,斯圖亞特這一對兄弟對於天主教情有獨鍾,畢竟害他父親被斷頭的革命份子都是新教教徒。查爾斯二世個性比較圓融,又害怕自己再海外旅遊一次,對於自己的信仰都避而不談。但詹姆士王未坐穩了,手腕就沒那麼好了。
他下令恢復英國的天主教信仰,並跳過自己的大女兒,新教徒瑪麗,將皇位繼承權傳給了自己信奉天主教的小兒子愛德華。
議會一陣譁然,若真的讓詹姆士如願,那不但是之前議會革命的果實化為烏有,連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以來的成果都會灰飛煙滅!那些從天主教廷搜刮來的錢以及土地,都得還給教廷!
以往,議會這些保王黨(就是現在的保守黨,Tory)和議會派 (又叫做自由黨,Whig) 都會對於王權以及議會權的分配吵個沒完,但詹姆士這個動作,就把他們團結起來了。
人們現在學到了。再殺一個國王,只會多一次流血政變,多一個獨裁者,過去的四十年他們學到了,如同數百年前無地王約翰的大憲章一般,最適合英國的做法,是保住王位,但將王權縮到最小。
於是,貴族們通信人嫁到荷蘭,詹姆士的女兒瑪麗,以及她的夫婿,荷蘭共和國首席行政官,人稱橘色威廉 (William the Orange, 堪稱史上最不帥氣的外號)。策動了一次不流血的政變。
1688年,一萬五千名荷蘭士兵在英軍隊掩護下登陸,英荷聯軍與王軍短暫交鋒之後便壓倒性勝出,詹姆士倉促逃亡。
橘色威廉隨即命令所有的荷蘭士兵即刻原艦返回,除了倫敦市區的零星衝突外,這場政變沒有流下任何一滴血。史稱『光榮革命』。
同年,威廉與瑪麗繼承斯圖雅特王位,即為威廉以及瑪麗一世。爾後的三年內,英國議會通過了一系列的法案,以大憲章為出發點,進一步限制國王的權利到了一個極致,稱之為『權利法案』。
裡頭規定:國王不得干涉法律,國王不得擁有常備軍,沒有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徵稅,國王不得干涉議會決議,未經審判國王不得動用私刑,最重要的是,國王必須要定期召開議會,沒有解散議會的權利,而議會成員要由人民選舉產生。簡單地說,議會從此之後讓國王變成了一個沒有軍隊,沒有干預政權,不得徵稅,領著國家薪水的公務人員。
同時,國會亦通過了一項『王位繼承法』。用法律規定王位的繼承以及歸屬,國王對於自己的王位傳給誰,竟然沒有一點的選擇權利。等於說,議會利用法律,將王室最後一點點的家務隱私,都攤在陽光之下。
僅剩的,王室只有同意權。一直到現在,每個星期二的下午,英國首相都會帶著一張張議會通過的法案以及條例到英女王的辦公室,英女王也會乖乖的每張都簽名蓋章。(別忘了,皇室沒有否決權,就算裡面有個法案要送英女王上斷頭台,他也得簽字。)
到此,代議式民主,君主立憲體制正式確立,英國的政治從『王在法下,王在議會中』,變成了『法律議會決定,國王必須同意。』
我想用最後一點的篇幅來解釋一下光榮革命在當時的世界有多麼的不可思議。
當時在法國,歐路霸主路易十四依然施行絕對君主制,一手包辦所有的政令,法國議會僅只有貴族以及教士能參加。
當時在中國,不世出的聖主康熙皇帝帶著清朝開拓了歐洲人完全無法想像的廣闊疆域,皇帝過著每天七點睡覺三點起來看書,一天要寫六萬多個字的政務,年僅二十餘歲的少年掌管著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以當時的政治時局來看,議會式民主並不見得比較優秀,畢竟東/西方兩個強國依然是強人政治的一言堂。但民主的優點,在於它能提供國家政治一個能夠考量到各區域各階層利益的溝通平台,藉由討論作出符合大多數利益的決定。
而事實也是如此。將時間快轉一百年,法國路易十四的後人又昏庸奢華,虛耗國庫,1788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被送上的斷頭台。將時間快轉200年,曾不可一世的清王朝在完成工業革命的歐洲列強襲擊之下毫無招架之餘地,在二十世紀初被徹底推翻。民主雖然不是最有效率的行政方式,但它是最穩定,能集合大眾智慧的系統。
回頭來看英國,橘色威廉以及瑪麗一世的登基,使得本來在海上打得不可開交的荷蘭/英國軍隊,突然之間變成了盟友。在歐陸隨著西班牙帝國的衰弱,信奉新教的英荷同盟,聯手對付天主教法國的局勢儼然成形。
而當時的荷蘭,是歐洲的資本集中中心,阿姆斯特丹就是今天的紐約。隨著歐洲三十年戰爭的紛擾以及英荷同盟的成立,投資人與資本商紛紛將資本轉移到了倫敦,數十年間,倫敦變成了全歐洲的第一大金融中心,宰制著大西洋沿岸。
至此,英國的宗教改革以及民主革命故事暫時告了一個段落。從亨利八世的都鐸到橘色威廉的斯圖雅特,短短兩百年之間,英國從一個中世紀孤垂的歐洲北方孤島,變成了擁有北美廣大殖民地,東印度貿易網路,世界首屈一指海軍船隻,以及領先世界的民主憲政的海上世界強權。
開疆拓土的英帝國,與法國在新大陸殖民地的爭奪上摩擦日益尖銳。當年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而今已經是個擁有三百萬人口,方圓萬里的殖民地了。
而新大陸的故事,又是另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