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雅特王朝與民主革命 Part I: 倒霉的無地王約翰和英國大憲章>
想繼續寫寫都鐸王朝之後精彩的英國歷史。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英國現在還有王室,不是民主政府嗎?
其實這個答案就發生在17世紀的這個英國王朝。若說都鐸王朝替英國完成了資本集中以及宗教改革,那麼斯圖雅特王朝的最大貢獻,就是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近現代版的民主代議式政府,這股風潮由英國開風氣之先,之後飄到了法國,美國以至於世界的每個角落,今天的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民主憲政,都是從1688年的光榮革命開始的。
但在談光榮革命前,我們要講講斯圖雅特王朝。在談斯圖雅特王朝之前,我們必須要回到一開始,遠在16世紀都鐸王朝之前的的1215年。
這年代的英國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呢?英國的原住民本來是安格魯.薩克遜人,在本來就不大的英格蘭分成七個彈丸城邦在那打得不亦樂乎。西元1130年,北歐海盜的後裔,法國諾曼第諸侯威廉征服且統一了英格蘭,所以之後的英國國王,都有著法國諾曼第諸侯的血統和領地。
王位傳到了一個叫做約翰的倒霉鬼,為什麼倒霉呢?他的哥哥們都有些很帥的外號: “獅子心大帝”理查,“不列顛大公”傑佛瑞,他父親把在法國的領地封給他的每個哥哥之後,約翰就在歐洲沒了半寸領土,後來大家就叫他”無地王”約翰。
就跟被笑胖的人會想減肥一樣,無地王也想要有地。他打了幾次的仗,就想把法國的一些領地收回來。但是呢,打仗要花錢,那錢從哪來呢?當然是跟分封土地的貴族徵收。
前面講到了,歐洲的王室和中國的皇帝不同,在歐洲人的眼中,上帝之前是人人平等的,那時候沒什麼君權神授的觀念,領地貴族對於”國王”這個概念當然不太尊重。套句中國的話說,就是”兵強馬壯者居之”。
那約翰愛打仗,打仗有每戰必敗,敗了又要花錢,那貴族當然不樂意了,紛紛揭竿起義,我們讀到的”羅賓漢”就是當時起義的諸侯之一,諾丁漢公爵。
約翰逢打必敗,所以諸侯很輕易的就把他抓住了。
按照中國歷史的習慣,大概就是把約翰殺了然後分屍之類的,但英國人這時候想到: 殺了一個昏君還有千千萬萬個昏君,只要王權夠大,以後就一定會有類似的問題。這其中一定有個好的解決方法。
於是,就有人想到了,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國王是誰”,而是“國王的權力有多大。”只要解決後面的問題,你放隻臘腸狗當國王國家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局。一群當時還識字的貴族們就殺了隻羊寫在羊皮背上(很遺憾的,那時候造紙術還沒傳到歐洲,寫本書可能要吃三個月的羊肉爐,還好歐洲當時大部份人都不識字),一個有效限制王權的人類史上第一本憲法:Magna Carta (大憲章)。
大憲章中規定,英國國王以後要做什麼決定,包含徵稅,徵兵,開戰,需要找一群貴族開會同意,才能行動。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第一次形式上的”議會” (Congress)。
爾後,英國就有了議會協商的習慣,協商的結果,就變成了政令 (Act),無形之間,英國人就有了『王在法律下,王在議會中』這樣的概念。
中國的諺語有句話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中國人會說,但一直到現在都還做不到。而在很久又很遙遠的英國古代,人們卻有了真正的法治概念。
至於這個議會習慣會怎麼影響到斯圖雅特王朝和促進英國的民主革命?我們下次再聊。
留言列表